牛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明代状元杨升庵、行者徐霞客眼里的昆明优昙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6 08:56:00    

优昙花学名山玉兰,又名山菠萝、土厚朴、野厚朴、野玉兰等,为常绿乔木,高可达10多米,胸径达0.8米,老枝粗壮,花大而白,芳香如檀木,被佛教视为祥瑞灵异之花。清代学者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写道,云南优昙花很多,花色青白,绝不“俗艳”,不愧为“佛家花”。近代《新纂云南通志》说云南种植优昙花历史久远,优昙叶大而“浓绿光泽”“夏初开花,与莲花同大”“香远而清,溢芬满院”,云南寺庙中多有种植。

杨慎、徐霞客所见所闻的昆明奇花

昆明安宁曹溪寺优昙花非常有名,传说是西天竺和尚用念珠种植的。清代《安宁州志》说种植时间是元代,非常珍贵。曹溪寺专门为它建了个宝华阁,明代状元杨慎写下了《宝华阁记》,称赞“优昙琪树,钵罗宝华,天宫分种”,有“琼珠凡质,颜如白毵,香彻紫霄”。明末大侠徐霞客游曹溪寺,也探访了优昙“胜景”。但见这棵优昙树“高三丈余,大一人抱,而叶甚大,下有嫩枝旁丛”。寺僧告诉他,此树六月开花,白而淡黄,大如莲花,芳香浓烈。明末清初,战火不断,这株优昙花濒临死亡,不料老树根部又萌发新枝,长成了今天的优昙花树。清初云贵总督范承勋为它建起“护花山房”,立护花山房碑记,并作《护花楼歌》,这株优昙就更具风骚,名噪一时。

昆明土主庙的优昙花历史更长。明代状元杨慎就说此树是唐代名僧用念珠种成的,“树高数丈,枝叶扶疏”(《增订南诏野史》)。明天启《滇志》加了一句,说此树每逢四月,“开花如莲”。明末徐霞客到昆明时,曾特地入庙观树。但见此树树干高耸,四五个人才能合抱。坊间传说此树能“代灸祛病”——树身如同人身,人得了病可以不灸治自身,而去灸治此树,人无灸病之痛,却有灸病之效,而且十分灵验。于是每逢土主庙会,成群结队的善男信女就会来到树下,点着艾蒿,灸灼树身,为自己或亲人治病。徐霞客见到的优昙树,已被灸灼得体无完肤,全身疤痕凹陷,癍癍点点。他叹息道:“这也太荒谬无知了吧!”(《徐霞客游记》)

优昙花“无花”还是“无果”?

优昙叫作“花”,而这个“花”到底存不存在,还有一段公案。唐代高僧玄应认为优昙“无花而结实”,是无花果,而且“果大如拳”(《一切经音义》)。宋代大诗人苏轼也说“优钵昙花岂有花”(《赠蒲涧信长老诗》),也认为优昙无花。明代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肯定优昙花是无花果。但明末旅行家徐霞客到昆明曹溪寺时,寺僧告诉他,优昙树每年六月开花,花大如莲,淡黄色,香味浓烈,但“无实”——没有果实。

历史上的优昙到底是“无花果”还是“无果花”?如今多认为优昙花就是山玉兰,而山玉兰既有花,又有果。花如白莲,如曹溪寺僧所说;果大如拳,又如玄应大师所称。在这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可能不大,更大的可能是玄应说的优昙和曹溪寺的优昙不是一个物种,只是名字相同罢了。民国《新纂云南通志》就说:安宁曹溪寺的优昙别名不少,不过是“文人品题,好作异名”,年代久了,后人也搞不清楚,“妄作猜测”,才弄出种种疑团来。

“闰年十三瓣”只是个传说

为证明古代的神树确实“神”,古人大多会说它平时有12片叶子或花瓣,闰年有13个月,它就会长出13片叶子或花瓣。前者有梧桐树,后者有优昙花。

明代状元杨慎就说,当时昆明城里土主庙的优昙花“每岁四月花开如莲,有十二瓣,遇闰多一瓣”(《增订南诏野史》)。徐霞客后来到了昆明土主庙,也听说这棵优昙花开时“每朵十二瓣,遇闰岁则添一瓣”。而据清代《昆明县志》和《安宁州志》记载,徐霞客在曹溪寺见到的优昙花也是平时开十二瓣,遇闰年则多一瓣。后来徐霞客在大理感通寺见到的龙女花同样“有十二瓣,按月而闰增一瓣,与省会之说同”。如此神妙,徐霞客虽不得亲眼所见,也不禁感叹道:“区区一树昙花,却能按天历的变化开放,也太奇妙了吧。”(《徐霞客游记》)

不过,也有人说,优昙花的花瓣数量或多或少,一般在八九瓣,能说这一年只有八九个月吗?优昙花也有十多瓣的,碰到闰年有13个月,正好优昙花开13瓣,“神话”就产生了,如此而已。(作者朱净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