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山下,见证拥军本色;金川河畔,高唱爱民赞歌。
金昌市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更有“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深厚情怀与“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坚定信念。自1994年以来,已连续九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这一弥足珍贵的荣誉背后,是一届又一届金昌市委、市政府班子承前启后的双拥情怀,是一茬又一茬驻军官兵把驻地当故乡的奉献情怀,是一代又一代红色沃土人民深厚的拥军情怀。

近年来,金昌市秉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致力于打造金昌特色双拥品牌,全市党政军民同心合力,工作制度机制日臻完善,军政军民关系日益融洽,双拥活动氛围日趋浓厚,军地共建成效日渐明显。
高位推动 健全制度强保障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和驻金部队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党政军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双拥办事机构综合协商,双拥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双拥工作展现出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我市党政军领导班子团结一心、汇聚共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地域特色、军地特点,始终做到“六纳入、六统一”,即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把双拥工作成效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统一考核;把双拥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一安排;把改善驻地部队和官兵工作条件纳入办实事范围,统一落实;把国防、双拥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统一实施;把转业干部、士官以及随军家属安置纳入全市人事劳动用工计划,统一调配。

不仅如此,党委、政府严格落实党委会议军、武委会议训、军地联席会议、第一书记定期到军事机关听取工作情况汇报、领导干部联系驻军等制度,定期研究双拥工作重大问题,及时把控,大力推动。
为确保双拥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到位,我市不断纵深推进双拥工作制度化建设,制定出台了《金昌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实施办法》《金昌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细则》《金昌市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奖励办法》《金昌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金昌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等文件,推动双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高质服务 解难帮困暖兵心
2021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金昌市金川区税务局“退役军人涉税服务室”正式挂牌。成立以来,该服务室在税费缴纳、涉税咨询等各个方面提供了优质服务,累计为48名退役军人减免税收250多万元。
这是我市强化服务的生动缩影。此外,我市还在医院、金融机构等机构开通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绿色通道”,协调大型商场、超市、药店为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开展打折、送售优惠等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市严格落实退役军人、随军家属安置和子女入学入托工作,2019年以来,接收的13名军转干部全部安置到公务员岗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88名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事业单位或国企,135名军人子女全部择优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为6名拥有公务员、事业编制的军属办理了随调手续。
为了让自主就业的退役军人出路更宽,我市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探索“培训+就业”服务模式,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培训,常态化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军属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招聘等活动。累计开展招聘活动20多场次,提供岗位1万多个,帮助600多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协调金川集团招录退役军人专岗115名,金川集团荣登2023-2024年度“全国退役军人就业合作企业光荣榜”。

优抚对象的冷暖,牵动着党委、政府的心。我市多项政策落实到位,下大力气解决涉及优抚对象切身利益的问题:
——认真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2019年以来为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4140万元。
——春节、“八一”建军节期间走访慰问优抚对象2971户,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共计210.07万元。
——常态化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1.54万块。
——指导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老兵重返军营”、庆生祝寿、老兵游园会等活动累计343场次。
——对符合条件的军烈属,优先纳入廉租房、公租房和危旧房改造等住房保障范围。
——广泛开展“关爱功臣”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通过慈善募捐等活动救助困难现役、退役军人家庭。
一个个做法、一项项措施,都是惠兵暖心的具体体现。全市转业干部平职安置率、退役士兵接收安置率、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兑现率、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发放率、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按标准发放率、城乡优抚对象参加医保率、军休人员各项政策落实率均达到100%。
为打通服务军人的“最后一公里”,搭建运行了“军人直通车”系统,打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互通渠道,为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办事开通“快车道”,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数据多跑路、军人少跑路”。
高标共建 双拥之花结硕果
“几年间,100多双鞋垫,将老党员季晓堂和入伍新兵的心紧紧相连!”
今年74岁的季晓堂老人,是金川区广州路街道宝晶里社区的一名老党员,有着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她的家庭也一直有着爱国拥军的优良传统。从2021年冬天开始,季晓堂老人就从自己不多的生活费中拿出几百元钱,买来布料针线,一针一线缝制鞋垫,送给入伍的新兵。
一个人如此,一座城更是如此。
在金昌,心系长城、共筑国防不仅是目标,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党委、政府划拨部队建设用地80亩、支持建设经费6300多万元。主动为民兵暨外来驻训部队排忧解难,着力完善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

在金昌,各级各单位动真情、办实事、送温暖,通过开展“送医送健康进军营”“科技进军营”“拥军爱军,法律服务进军营”“文化进军营”“一针一线都是情——送鞋垫进军营”等活动,积极为部队建设、官兵生活提供服务和帮助。
在金昌,企业拥军成为我市“双拥”工作一大亮点。各大企业用心用情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支持配合驻训部队各项任务的开展。如金川集团建成金昌市国防后备力量后勤和装备“四个保障区”的军民通用仓储物流保障基地,接送驻训新兵3000多人次,出资30万元支持永昌红西路军烈士纪念碑维修改造,筹资24万元为驻训部队架设高压供电线路等。
此外,我市在推进军地融合发展上不断探索创新,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实施永昌藜麦产品认证中国航天员食品标志,建设投资“火星1号基地”项目。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军民融合创新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持续加强与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对接、交流、合作,建成4000吨/年舰船用铜镍合金耐蚀无缝管项目。金川集团牵头申报的“甘肃省镍钴新材料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首批甘肃省7个军民融合创新中心之一,高温合金母合金产品研发项目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为军队和国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金昌人民的拥军热情,换来的是驻金驻训部队官兵们建设和保卫第二故乡的热诚。近年来,在我市抢险救灾、安全保卫、乡村振兴、平安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都离不开驻金子弟兵的努力与奉献。
曾经,地处金昌市西南角的永昌县新城子镇马营沟村水资源匮乏,自然资源贫瘠,贫困问题突出,村民们大多住的还是土坯房,有些孤寡老人、低保户家庭的房屋更是年久失修。
实现全村脱贫,解决住房问题是当务之急。了解情况后,金昌军分区先后投入410.7万元,分期建成“八一幸福家园”32套住房、“八一小康幸福家园”60套住房,配备了屋内设施,符合条件的村民可拎包入住。每年,金昌军分区还在马营沟村开展产业帮扶、文化援建、送医送药、金秋助学等活动。
为支援金昌经济社会建设,金昌军分区积极投身到文明城市创建中,到所包街道开展共建宣传、清洁卫生、秩序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走访慰问福利院残障儿童和孤寡老人。先后出动2000余人次参加全省“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演习和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演练、全市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组织“金动-2021、2022、2023”军地联合演练。

永昌县、金川区人武部积极组织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到联系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帮助500多名青年民兵在反季节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特色养殖等方面闯出致富新路。武警金昌支队投入资金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种养殖合作分红协议,与帮扶户签订农产品订购协议。圆满完成了金昌国际马拉松赛、香草文化旅游节等活动现场警戒以及金昌机场警卫、大型纪念活动礼兵保障和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等重点敏感期联勤武装巡逻等任务。
军地双方深化共建,打造强军林、双拥共建林8处,栽(补)植各类苗木5万余株,全市累计已建成双拥林13处。
高端打造 拥军崇军谱新篇
在市区街头,不时可见写有“军人优先”“军人免费”等字样的公益广告牌,让人倍感温馨。“金昌军人卫国戍边荣誉墙”、金昌市双拥共建宣传长廊、双拥主题公园……各类双拥元素无不凸显着浓厚的拥军崇军氛围。我市还坚持国防教育进机关、进校园,注重发挥纪念馆的宣教作用,为传承红色基因、接受革命教育提供“鲜活课堂”。

“1952年天气刚暖的时候我们就进了第一线了,同年参加了马良山战役和上甘岭战役,在那冷枪冷炮的战斗中,我们经常受伤……”大礼堂内,90多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刘忠尔,同孩子们分享起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讲到动情处,刘爷爷几次声音哽咽,眼里泛起泪光。这是我市组织老兵到学校上党史课的场景。23名老兵进机关、进学校、进部队、下基层,开展红色教育和党史宣讲活动80多场次。同时,在金昌市融媒体中心开设“讲述老兵故事,重温红色记忆”专栏和“老兵永远跟党走”党史宣传教育专栏,累计采访参战老兵、最美退役军人63名,制作推送事迹短视频,发表宣传报道80余篇。
这些年,满怀拥军真情的文艺创作者结合金昌实际,创作推出了《永昌1936》《信仰的旗帜》《青春丰碑》等影视作品以及系列连环画《血战河西》、长篇纪实小说《红色永昌》等优秀文艺作品,举办双拥梨花诗会,引起强烈反响。金昌原创红色题材音乐剧《焉支花开》在第七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中荣获大赛剧目奖。

我市建立了“七大拥军工作体系”,成立拥军优属服务队、拥政爱民服务队,活跃在全市农村、社区、厂矿、军营,不断谱写着军民鱼水新乐章。出台《金昌市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奖励办法》,通过敲锣打鼓、披挂绶带、佩戴红花等方式,以满满的“仪式感”将喜报送达家属手中。推出我市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光荣榜”进行广泛宣传,我市现役军人建功军营的热情高涨,立功受奖人数从2020年前的二十多人到如今的70多人,且逐年屡创新高。发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7枚,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159枚,并为奖章获得者提供免费健康体检。为来自全国各地的180多对军人情侣免费举办了“军旅风集体婚礼”,今年我市军旅风集体婚礼计划于“八一”建军节前后举办。

注重培育和发挥双拥工作先进典型示范带动效应,涌现出了“牧星人”李恒年、时间“守护者”刘志栋等一大批优秀现役军人以及“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劳动模范”张祯、“中国好人”杨荣、“扶贫兵支书”任一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模范”蔡子亮、张希平,“陇原最美退役军人”杜春立、杨国辉等一大批双拥模范典型,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军民投身强国强军实践和地方建设发展的政治热情。
凝聚着金昌儿女和广大驻地官兵浓浓双拥情怀的创建事业,一棒接着一棒传递着。在新的征程上,金昌党政军民始终坚守初心,携手向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目标迈进,再谱双拥新篇章,共铸发展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