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网】
2025年铁路暑期运输的全面启动,其间,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9亿人次以上,同比增幅6.7%,创历史新高,再次印证了中国铁路网络的蓬勃生命力。长三角铁路通过增开直通山东、四川、云南等方向的列车,以及加密沪宁杭等区域管内线路,不仅缓解了暑期出行压力,更以“高铁+普铁”的立体化运输体系,构建起覆盖城乡的“交通血脉”。
从合肥至大连、杭州至牡丹江的普速列车首开,到上海至成都、宜宾的夕发朝至动卧列车上线,铁路网络正以“速度与温度”双轮驱动,将传统旅游城市与新兴目的地紧密串联。例如,上海虹桥至成都的D982/3/2次列车穿越12条高铁线路,将川渝地区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压缩至12小时以内;而上海至南宁动车组的提质升级,则让“八桂大地”的山水风光更快融入全国旅游版图。
当“铁路畅行码”覆盖所有动车组列车,旅客扫码即可获取实时信息、在线订餐、应急求助等服务;当19座车站便捷换乘 和 21座车站互联网订餐 的布局,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更高效;当计次票、定期票 等创新产品在沪苏通、徐连高铁等线路的推广,为商务出行和务工人员提供了“定制化选择”。 这些举措不仅优化了旅客体验,更通过“交通+产业”的联动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例如,黄山、扬州等历史文化名城依托铁路客流增长,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而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则通过“高铁+乡村旅游”模式,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铁路的繁荣不仅是“人”的流动,更是“物”的畅通。暑期运输中,长三角铁路通过加密货运班列、优化物流通道,为农产品外销、工业品下乡提供了高效支撑。例如,四川、广西的特色农产品可通过铁路直达长三角市场,而长三角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也能快速输往中西部,形成“城乡双向奔赴”的经济循环。 此外,铁路沿线的“站城融合”建设更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以黄山北站为例,其周边通过发展民宿集群、文创园区,将交通枢纽转化为区域经济新引擎;而成都东站则依托高铁网络,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物流枢纽,带动周边县域经济协同发展。
铁路暑运的火热,是“中国速度”的生动注脚,更是“发展为了人民”的深刻诠释。当更多乡村因铁路而“被看见”,当更多资源因交通而“被激活”,中国大地上正上演着“流动的振兴故事”。 未来,随着“八纵八横”高铁网的不断完善,铁路将继续以“动脉”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从长三角的暑运热潮到全国的交通网络,中国正在用一条条钢铁长龙,编织出一幅“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壮美画卷。
流动的中国,因铁路而更有活力;乡村振兴的乐章,因交通而更加嘹亮。当列车穿越山河、驶向远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时代的脉搏,更是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奔赴。
张勉
编辑:钱江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