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30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自今天起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总则中专门设置了一条规定,明确了工商联的职责作用。记者在日前采访中了解到,普陀区工商联扎实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落细,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回应民营企业关切,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由于扩大经营规模需垫付大量项目资金,位于普陀区万里街道的上海北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面临阶段性现金流短缺。区工商联所属基层商会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相关银行将企业需求纳入服务清单,快速对接、授信。北汇信息总经办经理杨芳感慨:“这套方案不仅为我们企业经营送来了‘及时雨’,更通过科技专营服务为企业长远发展蓄力。”据悉,依托“政会银企”合作机制,银行结合企业“小巨人”的科创属性定制了“鑫动能”综合方案,为企业提供了中期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及低风险授信1.1亿元,并规划了后续2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的持续支持。
金融“精准滴灌”,支持民企发展“硕果盈枝”。近年来,区工商联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动作频频,围绕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配合区财政局推出务实举措。第一批次纳入“商会批次贷”的企业中已有4家成功贷款2050万元。2024年,“园区批次贷”共发放贷款额5.54亿元,涉及企业116户。
作为民营经济大区,普陀区推出“服务企业PLUS”行动计划,为民营企业营造出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我们依托‘柔性监管’获700万合规缓冲,借专利快审通道6个月确权,纳税额连续三年实现增长。”上海柯渡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军深有感触地说,前不久普陀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要“用法治标尺丈量营商环境最优值”,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区工商联成立区工商联(总商会)商事调解委员会,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节约企业诉讼精力、缩短企业诉讼时间。
自今年以来,区工商联在区人大支持下,多次联合举办法治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圆桌会。回应民营企业关切,请企业现场提出问题,各职能部门回应,惠企政策协同联动,让更多民企敢闯敢拼。“应收账款迟迟难以入账,重则失去重要合作机会”“如何监管外资与民营企业在招投标中遇到的‘本地壁垒’问题”“希望能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商事纠纷争议成本”……针对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多家民营企业负责人现场提出诉求和建议,得到各方积极回应。
“2024年全年举办各类形式的民营经济圆桌会10余场,累计参加企业127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43项。”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做好民营企业的“娘家人”,搭建政企“连心桥”,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民营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精准施策、真帮实帮,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