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略阳法院 | 分期还款背后的“弹性守约”启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7:29:00    

守约,一个稍显刚性的词汇,却在一件分20期履行的信用卡纠纷中意外开启了弹性守约的柔性叙事。

当事人小晶是一位单亲妈妈,靠打工独自抚养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四年前,女儿出生,迫于生计她申领了一张农业银行信用卡,但随后经济下行带来的收入波动,让她难有喘息机会,这几笔共计19000余元的信用卡逾期成了长在她身上的“壳”。

直到银行起诉至法院,先行调解过程中,李薇娜法官团队深知裁判定分虽易,履行止争尤难,了解到小晶的困难,团队人员多次与银行沟通,最终将银行诉请的6期还款方案延展至20期,每月还款1000元是法官团队努力在法典的经纬与债务人的收支图谱间寻得的微妙平衡。“收到,按时履行。”当这份充分评估履行能力的调解书线上送达小晶时,她回复道。

“我这两个月可能会还款延迟点”

“这次的还款缓几天,20号之前还”

“我这月还800,下月还1200”

“我这月10号还1000,月底再还1000”。

临近约定的还款日,李薇娜团队总能收到来自小晶的消息,让她们深受触动:“她总在每月还款限期当日发来转账截图,遇到特殊情况会主动说明资金状况,请求延迟还款会精确到天,并且按时履行,弹性守约的同时也在我这形成了她独特的‘信用日历’”。说起这件案子,李薇娜团队总会从伏案工作的疲惫中显露欣慰。

“尽量按时还款,有特殊情况及时沟通,可以适当延期”“点赞一诺千金!”“加油困难总会过去的”……与小晶弹性守约形成暖心互动的,是李薇娜团队不管多晚看到她的信息都会给的回复,这些回应和鼓励不仅是对履约者的尊重,更是冰冷的数字契约中,规则与人心的同频共振。

信用长跑的第413天,距离小晶获得结清“勋章”还有半年多时间,希望小晶继续用每月被量化的诚信勾勒坚韧的信用修复曲线,更愿见证个案孵化出更多的社会信任,滋养契约精神。

办案手记:2024年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推动矛盾纠纷执前化解的工作指引》,要求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调解过程中,全面细致评估债务人实际履行意愿、能力和诚意,合理确定履行期限、方式和金额,引导当事人主动履行、当场履行,从源头上减少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该案中,承办人如果按照原告的诉请机械裁判,银行虽然赢了“官司”,但该案大概率会因为被告没有足够的履行能力而进入执行程序,法院会因此多一个失信被执行人,社会就会少一个诚信履行的典范。

在这个习惯聚焦“执行难”的时代,司法不应止步于权利义务的切割,更应嵌入对履行意愿和能力的动态考量,调解尤当以此为要,当法官把“履行可能性”写进调解书的基因,那些被债务碾碎的生活尊严,才有可能在调解协议预留的喘息期里重焕生机,这样的正向循环让人看见司法裁判的另一种可能——在那些裁判文书留白处播种的信任,终将从生活的褶皱里透出微光,点亮更多关于守约践诺的燎原星火。


编辑:赵佳欣

责编:翟力强

审核:姚启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