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全国17家重点车企积极响应落实国务院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陆续作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公开承诺;7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开通“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建议)反映窗口”,进一步推动重点车企承诺落地。

8月11日,工信部官网发布3家车企的经验做法及成效,中国一汽组建跨部门专项工作组,形成从流程到监督的闭环管理,推动政策由“行政要求”转变为“长效机制”;广汽集团构建起覆盖“订单下发—验收入库—对账结算—货款支付”全流程的管控体系;赛力斯在履行按时支付账款责任的基础上,依托首创的“厂中厂”模式。
每笔付款都有“硬约束”
工信部在官网指出,为落实“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中国一汽组建财务、供应链、法务跨部门专项工作组,从流程到监督形成闭环管理,各部门明确分工,多方协同确保每个环节无缝衔接。
同时,相关部门还成立联合专项工作组,深入各业务部门开展调研,全面盘点采购、结算等各领域验收场景与潜在问题,通过完善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验收规则,提升流程透明度,从源头避免因流程模糊导致的付款延迟。
监督机制方面,该集团的财务部门每月通过系统监督应付账款拖欠情况,审计部门将清欠工作纳入审计监督,同时公开拖欠问题线索投诉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出现延迟支付账款情况的单位进行考核扣分。
在落实账期承诺中,中国一汽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专项支持。2025年6月起,对经认定的中小企业供应商,全部执行100%现金支付,改变此前“现金+银行承兑汇票”的混合支付模式。目前,中国一汽已完成首批2000余家中小企业的资质审核,建立起动态管理名单,通过每月更新企业经营状态,实现支持政策的精准覆盖。
真金白银为供应商减负
广汽集团自1997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不超过60天的供应商账期”保障供应链健康发展。为确保承诺持续兑现,广汽集团构建了覆盖“订单下发—验收入库—对账结算—货款支付”全流程的管控体系,同时通过数字化系统进行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以制度和技术双重保障支付规范。
数字化系统成为广汽集团实现全流程透明的重要支撑。
目前,广汽集团已将需求预测、订单下发、验收入库等所有业务节点纳入数字化系统,实现可视化管控。供应商与广汽集团均可实时查看各环节进度,支付期限以货物入库为起算时间,入库即完成验收,不存在模糊时间节点。若供应商未按时开具发票,系统会自动提醒,采购员也会人工督促。
在支付方式上,广汽集团坚持“现金为主、尊重选择”,用真金白银为供应商减负,成为双方长期信任的基石。自成立至今,广汽集团始终将现金转账作为主要结算方式。尽管从2023年起,引入了由广汽集团贴息的银行承兑方式,不过截至目前,通过该方式结算的占比仅为5%左右。
“厂中厂”为账期兑现扫清障碍
为确保60天账期落地,赛力斯从合同签订到流程优化,构建了一套全链条执行体系。赛力斯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标准账期为60天,这一标准并非针对新合作企业的“特殊条款”,而是覆盖所有供应商的统一规范。赛力斯称,其一直坚持账期60天的标准,从合作起点就划定了付款时间的刚性底线。
为避免线下流程繁琐导致的付款延迟,赛力斯全面推行数字化管理。供应商可通过专属平台实时查询订单验收进度、挂账状态和付款节点,全流程透明可追溯。
赛力斯在行业内首创“厂中厂”模式。
所谓“厂中厂”模式,是将合作伙伴的产线集聚到赛力斯超级工厂中。这种“嵌入式”布局让零部件从生产到装配的距离缩短至数百米。该模式减少了中间流程,降低了运输费用,在缩短结算周期的同时,也减少了供应商的库存,有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60天账期的严格执行与“厂中厂”模式的结合,为供应商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基于双方信任度的持续提升,多家供应商已第一时间响应赛力斯构建的“厂中厂”模式,此外,赛力斯在坚守60天账期底线的同时,还建立了灵活的应急机制。近期,个别零部件供应商资金短缺,提出提前结款的申请,赛力斯就提前支付了货款。
文 | 记者 许张超图 | 工信部官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