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晚潮|春峦翠谷藏郭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16:12:00    

潮新闻客户端 徐芝婷

沿着层峦叠嶂的山道蜿蜒行进,绿树、山坡、溪流、樱花、农舍……浙中武义的山水在春雨滋润里,格外的清新宜然,宛如一帧帧山水画,随意切换,带着这片厚实的泥土里芬芳而活泼的生机,令人心生向往的舒畅与恬然。

两岸青山夹翠谷,一弯清泉淌碧波。和满山的青绿一起浸润眼帘的,还有漫漫的雨线,以及清晨静谧的林间穿过的鸟儿啁啾声,清脆嘹亮,一高一低、一远一近、一左一右,一前一后,宛如空阔的山林里轻快跳跃的音符,又似乎是带着喜悦的轻舞,刚刚划过耳畔,转眼又近在眼前,和森林里随处飘浮的氤氲雾气相伴,引人驻足探寻。婉转间,山谷、树林、溪水、樱花都带上了一种通透的灵性和活泼,和着春的气息漾入胸怀。当视线在绿谷里的一座古木古桥、白墙黑瓦的百年历史古村落前停驻,省级文保单位——武义县郭洞古生态村清晰地呈现在了眼前。

郭洞村口。徐芝婷摄

郭洞村古木红豆杉。徐芝婷摄

春天的郭洞是宁静而明媚的。和悦耳的鸟鸣相和的,是潺潺绵延的清澈流水,自莽莽的山谷纵深处而来,由南向北,时而沉静、时而轻盈,时而欢快,带着大山清甜的空气和纯正的甘甜,泥土的味道,草木的芳香,一路奔涌,流过百年古宅的石墙脚和农妇们勤劳浣洗的双手,流过墩实简朴的石桥下和一群群鸭子欢快的脚掌,也流过村口那一株株高大沧桑的黄连木、古樟林和镌刻着漫长岁月的红豆杉肌理,一路而出向着远方。

清清溪水绕村流。徐芝婷摄

水口处有一座回龙桥,水在这里放缓了流速,桥以半圆形凌架于溪流之上,桥体攀爬无数绿蔓,在郁郁葱葱的古樟树掩映下,早与两岸的草木丛林浑然一体,而桥上的四角飞檐凉亭宛若凌空而立,形成绝佳的景致。桥的东侧是龙山原始森林,参天大树环绕四周,形成巨大的绿色屏障,层层雾霭缭绕,宛如神秘仙境。

与山林河流相伴的古民居带着时光的古朴与悠远。历史与山水在这里相遇,便有了斑驳的砖墙、翘檐的屋角和格棱花纹的窗户,以及建于420多年前的何氏宗祠。

百年何氏宗祠。徐芝婷摄

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祠堂门前,三对旗杆依然笔直挺立,浸透风雨痕迹的高大开阔的粉墙,与层次分明的黑瓦屋顶,带着由远而来的宏伟肃穆气象。使这个远离尘嚣的古村落显现出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沧桑。

精雕细琢的古戏台前,隐约间,高亢的戏腔、华丽的衣裳,一抬手一亮相,似乎一转身,就能演绎出一段真实的故事。老人们聚在祠堂,一杯香茶、一句问侯、一个微笑,在平淡知足的生活中怡然自得,日暮晨昏。

循一条狭窄的鹅卵石铺就的小巷,撑着伞,雨中前行。透过两旁的明清时期古民居门窗里可见如今温暖的烟火:一排排新型智能电表、电烤箱、互联网、充电桩……进入一户户农家的新院落。一抬头,就是农家小店铺,门口摆着山里特制的卤花生、卤黄豆、笋干和烤蕃薯条,满满地堆成小山似的。自然的丰富馈赠和人们的勤劳智慧,把阳光、空气、清水和果实揉成了让人齿颊生津的食物,让生活变化出无数甜中带酸、咸酸适口的美味,透着诱人的色泽和香味,禁不住让人大快朵颐。

游人在古巷古宅中流连,仿佛是在时光长廊中寻找历史记忆和安放喧嚣心境,更是寻找诗意的栖居和心灵的回归。其实,自然和人文在这里都有。2024年春天,中国著名诗人艾青(出生于浙江金华)的诗歌吟诵在这里唱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吸引了1500多名线上和线下观众,更多人在赏春峦翠谷古村落之美时,更是把家国情怀寄托在了这诗情画意之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