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祠东大门是晋祠景区的正门,游客进入晋祠参观游览一般都从东大门进入。东大门朝东,迎接着每日的晨曦,所以又称“迎曦门”。这座大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堪称一座殿堂。于1984年始建,1985年竣工。最早晋祠路便从东大门前通过,后来改建晋祠公园后,东大门前辟为广场,这一段晋祠路并入了后来开辟的晋阳大道中,离东大门500多米。
东大门为单檐歇山顶,气派宏伟。门额题“晋祠”二字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手迹,集自李世民书写的《晋祠铭并序》碑。门上楹联题“临汾川而降祉;构仁智以栖神”,同样集自《晋祠之铭并序》,意思是位于汾河边的唐叔虞祠能够给人们降下福祉,这里的人们以仁德之心供奉神灵。大门内侧两壁上的砖雕是五福捧寿,给人以亲民之感。
进入东大门,回看朝西的匾额,上题“宗唐发轫”,是当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张颔题写的大篆,所配楹联是:“赫赫宗周,明明哲辅,诞灵降德,承文继武;天地可极,神威靡坠,万代千龄,芳猷永嗣。”这也是《晋祠之铭并序》中的句子。所谓“宗唐”,即唐太宗李世民所宗之“唐”为唐叔虞之唐,唐叔虞所宗之“唐”为唐尧之唐。所以,唐尧、唐叔虞、唐代,一路走来,晋祠被称为唐地之祖。
东大门两侧有游廊。北边游廊匾额题“芳园锦绣”,楹联为“悬瓮山前生雅趣;晋祠胜似小瀛洲。”南面游廊匾额题“宜景乐地”,楹联为:“水光山色如娇画;草绿花妍若妙涛。”这两座游廊对称而立,掩映在花木之间,衬托东大门的浑厚之气,同时也给热闹的东大门增添了一份幽静之气。
东大门外广场的中央是东牌坊,是一座明代古建,从太原东山芳林寺废墟中整体迁建而来。广场上从东到西依次排列着四对亭台,建于2017年,虽然每个建筑都独立存在,看似没有连接,但是又与东大门呼应,形成一组建筑整体。于是,东大门、游廊、亭台、牌坊,构成了东大门广场古建筑群。
并州新闻 赵士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