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商务高质量发展成就。“商务部认真落实中央‘十四五’规划各项部署,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攻坚克难、敢斗善斗、开拓创新,扎实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总体看,商务发展顶住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经受住了历史考验,消费、外贸、外资、对外投资合作等各领域进展符合预期,重大任务顺利推进,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为‘十四五’圆满收官作出了贡献。”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介绍。下一步,商务部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和目标方向,积极谋划和推动“十五五”商务高质量发展。
“扩容”“提质”“焕新”“开放”
消费呈现新亮点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均GDP处于1万美元到2万美元的区间,这一阶段消费需求加速分化、消费结构加快转变。而‘十五五’的前一段也将处于该区间,符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这5年,商务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顺应新形势,多措并举促消费,推动消费市场。”王文涛指出,“十四五”时期有4个变化和亮点。
一是“扩容”,超大规模市场体量更大。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我国社零总额从2020年的39.1万亿元提升到去年的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与美国相比,从绝对值来看,我国的社零相当于美国的80%左右;但是从实际购买力来看,按照世界银行所给出的数据和算法,我国的社零已经超过美国,是美国的1.6倍。从今年运行看,预计全年社零将超过50万亿元。我国在一些细分领域规模保持“龙头”地位,连续12年是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汽车销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
二是“提质”,品质消费走进了千家万户。商品消费方面,商务部推动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如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仅刺激了消费,更推动了智能消费和绿色消费,提升了品质生活。服务消费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国服务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2020—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针对性施策,对外开放“做加法”,扩大医疗等领域的开放试点,引进更多的优质服务;对内放开“做减法”,推动出台支持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1+N”系列政策,开展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这方面工作将在“十五五”期间延续。
三是“焕新”,新型消费亮点纷呈。商务部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助力传统业态的“旧中出新”。部分地方将博物馆、海洋馆“搬”进商场,购物、逛展、亲子娱乐等需求“一站搞定”。同时,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文创优品、各地特色名品等国货“潮品”畅销海内外,深受年轻人的欢迎。此外,推动新型消费业态融合创新,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品质电商,培育首发经济、“人工智能+消费”“IP+消费”等新增长点。
四是“开放”,国内外市场联动互促。一方面,更多优质商品服务进入中国,商务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并连续举办进博会和消博会,2021—2024年,累计进口消费品7.4万亿元,中国大市场为全球的发展贡献巨大力量。另一方面,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商务部组织“购在中国”活动,优化离境退税政策,2024年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增长77.8%,“中国游”的流量转化为“中国购”的增量。
王文涛表示,展望“十五五”,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消费市场的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的特点没有变。在总结“十四五”的基础上,会把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对中国市场有效的、深受老百姓欢迎的政策,转化为常态长效政策。同时,面对“十五五”期间严峻复杂的形势,商务部将因时因势提出新应对政策、出台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激发商品消费发展动能,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放大新型消费带动效应,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做强国内大循环。
“大”“强”“韧”
外贸实现逆势增长
王文涛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外贸虽然面临不少压力,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多次果断出台稳外贸政策,各方齐心协力,外贸实现逆势增长,贸易强国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具体可用“大”“强”“韧”3个字来概括。
“大”,贸易大国地位巩固。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个大的台阶,2024年达6.16万亿美元,较“十三五”末的2020年增长了32.4%,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在服务贸易方面,服务贸易规模首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这个“大”的背后,是规模优势和完整的体系优势,所以“大”某种程度就是“强”。从3个维度可进一步体现:一是贸易合作惠及世界,我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不仅为全球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还以实际行动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二是大市场机遇全球共享,从进口角度来讲,2024年,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货物进口占全球总进口约13.3%,与美国进口的占比13.6%相比,只差0.3个百分点,成为几乎和美国进口相当的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同时,我国是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尽管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存在逆差,但是我国积极主动扩大进口,设立了43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并且主动对相关国家实施零关税。三是外贸主体多元壮大,2024年全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已近70万家,涌现出不少全球知名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从“十三五”末的56%提升至去年的64.8%。
“强”,贸易强国建设步伐加快。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贸易强国有三大支柱,就是货物贸易要升级、服务贸易要创新、数字贸易要发展。在货物贸易方面,“含金量”“含新量”持续攀升。2024年,货物贸易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了18.2%。外贸新业态潜力持续释放,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7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67%。在服务贸易方面,首次对跨境服务贸易实施负面清单管理,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在数字贸易方面,完善了数字贸易支持政策,高水平建设一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2024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比2020年增长近四成。同时,通过持续办好国家级展会,支撑贸易强国的三大支柱,更好地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韧”,外贸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显著提升。积极优化国际市场布局,贸易伙伴更加多元。东盟已经连续5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贸易额同比增长9.6%。2024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比重已经超过了50%。我国对美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20年的17.4%下降到2024年的14.7%;今年上半年,对美出口下降同时,整体出口实现了增长,呈现“一增一降”态势,实现了多元化。在应对经贸摩擦方面,运用世贸组织规则,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维护贸易安全。此外,外贸企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加快产品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开辟新市场新渠道,创新模式。我国外贸产供链更趋完备、灵活和高效,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也更强,底气更足。
王文涛表示,展望“十五五”,商务部将更大力度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壮大创新动能,不但要出口,还要加大力度扩大进口,加强国际合作,增强贸易韧性,努力构建开放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格局。
(叶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