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校园文化|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踏寻大泽山红色印记 感悟文史哲自然芳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0:53:00    

2025年5月9日,在青岛日报社优加青少年综合素养提升平台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八年级学生走进平度大泽山,开启了一场以“缅怀抗日英烈,传承非遗书香”为主题,融红色教育、文化体验、自然探索于一体的游学活动。

活动当天,尽管天空细雨濛濛,但丝毫没有影响学生们踏出校门、学习课外知识的热情。在乘车前往大泽山的行程中,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带队老师的讲述,遇到不明白的内容就及时发问,展现出旺盛的求知热情。得知这次游学的首站要去参观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并且要向抗日先烈献花时,学生们怀着崇敬与庄重的心情,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小白花。折叠、捆扎、整理,每一个步骤,他们都做得细致而专注。每一片花瓣,都仿佛承载着他们对抗战先烈的缅怀。

缅怀抗战先烈,传承红色精神

在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全体人员冒雨肃立在抗日英雄纪念碑前,齐声高唱国歌和少年先锋队队歌,激昂的旋律冲破雨幕,在先烈们战斗过的山谷里久久回荡。随后,同学们庄严地献上花圈并默哀致敬,用洁白的花朵向英烈们寄托无尽的哀思。纪念仪式结束后,讲解员带领同学们重温了那段烽火岁月。一幅幅珍贵图片、一件件历史文物,生动展现了先烈们为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的伟大精神,同学们深受震撼。

当平度高家抗战民兵联防队队员的后人杨守府深情讲述他的叔叔们当年抗战的英勇事迹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屏息聆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烽火岁月。

体验传统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为了让学生们感受昔日的生活,中午,师生们共同参与劳动实践,体验“烀饼子”。学生们围在土灶旁,学着老师的样子,捏起金黄的玉米面团,在掌心拍成饼后贴在大锅里。尽管有的同学做的饼子不美观,甚至贴到了锅沿儿上,但揉面、贴饼却让他们体验到了乡村生活的乐趣,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祖辈们生活的艰辛。这带着烟火气的质朴味道,已成为岁月沉淀的别样课堂。

下午,同学们来到天柱山村,登临天柱山,观看摩崖石刻、古寺庙遗址。斑驳的石刻文字、沧桑的建筑遗迹,无不诉说着历史的厚重。凝望着石壁上那或苍劲有力或飘逸灵动的字迹,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文人墨客、工匠们进行对话。那些斑驳的石刻,不仅记录着千年的岁月,也传递着古人的思想与情感。

在天柱山的非遗体验中心,同学们又体验了石碑拓印技艺。在非遗讲师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拓印的历史和制作方法,看到老师拓印出了犹如古书一般的作品,同学们不禁跃跃欲试。他们屏息凝神,铺纸、喷水、蘸墨、轻拓,在黑白交织间感受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品味自然之美,探索田园之趣

除了红色教育和文化体验,本次游学还设置了自然探索环节。同学们在山林间挑战体能、磨炼意志,于细雨朦胧中欣赏大泽山的秀美景色,在自然中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在有机草莓采摘基地,同学们穿梭于田间地头,亲手采摘色泽红润的有机草莓,品尝大自然的馈赠,体验田园采摘的乐趣。也有爱好生物的同学在品尝草莓的同时,对它的种植和生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他们所收获的,不仅仅是草莓的香甜,更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师生分享感悟,畅谈游学收获

回程途中,同学们纷纷道出自己的游学体会。潘柏玚同学说:“拓印体验、摩崖石刻和采摘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自然的魅力。”曲佳怡同学回忆道:“我在三年级的时候来过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那时我对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精神体会还不深,这次故地重游,我对他们充满了敬仰,同时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曲佳怡三年级时(左)和八年级时(右)的参观照片。

活动结束后,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八年级级部组长刘妍表示:“非常感谢青岛日报社青少年综合素养提升平台为学生们量身定制这次游学活动,它既是一堂立体的‘思政课’,又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活动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非遗体验和自然探索,引导学生在行走中传承红色基因、厚植文化自信、激发环保意识,实现了‘以游促学、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相信这样的游学活动一定会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能力,为他们的课内学习加油和赋能。”

此次大泽山游学活动,让同学们不仅在实践中收获了知识与快乐,更在心中种下了爱国、传承与探索的种子。未来,青岛日报社青少年综合素养提升平台将继续发挥媒体资源优势,助力青少年在多元体验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来源:“学习强国”青岛学习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