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刘建永 通讯员 王秀慧 韩杰 潍坊报道
骑电动车下班,半途车胎瘪了,推着沉重的车子茫然四顾;心爱的皮鞋开胶,遍寻街头巷尾难觅一位修鞋师傅……这些关乎日常“小确幸”的烦恼,曾让许多市民束手无策。那些不起眼的修车摊、修鞋摊、配钥匙摊,看似微小,却既承载着城市不可或缺的“烟火温度”,也是城市管理的难点。
为满足广大市民生活需求,有效解决修非机动车、修鞋补包、修锁配钥匙等摊点(以下简称“小三修”)占道经营、乱摆乱放等城市顽疾,让“便民”与“市容”两者兼得,近期,潍坊寿光市在城区范围内对“小三修”合理规划,通过“五统一”管理,推出了一批“小三修”便民摊点,在保障道路畅通的同时,极大地方便了市民日常生活用品修修补补的需求。

小蓝棚里“安家落户”——“前所未有的心安”
“以前出来修鞋就像‘打游击’一样,就怕看到巡查车,风吹日晒不说,心里总是不踏实。”7月28日,在公园街与光明路交叉口西北角崭新的“小三修”便民摊点,修鞋匠宋师傅感慨万千。
如今,漂泊不定的日子已成过去,固定划设的黄色实线框、醒目的蓝色折叠遮阳伞,给了宋师傅一个风雨无阻的“安心家”。蓝色遮阳伞由招商银行赞助,伞面上清晰的“‘小三修’第10号”标识及监督电话,给市民留下了规范管理的印象,同时也是宋师傅合法安心经营的象征。
不再“打游击”了,宋师傅的手艺得以施展,收入也变得稳定了。像宋师傅这样受益的“手艺人”还有不少。“前期,我们对现有‘小三修’摊点位置展开全面摸排,遵循便民利民且不影响城市交通与整体形象的原则,按照‘一人一点’原则,让他们在合理点位‘安家落户’。”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直属六中队执法人员说。通过签订《“小三修”便民摊点告知书》,实行“定人、定点、定责”管理,给予了他们合法身份与经营保障。

宋师傅介绍,摊位上的划线、蓝色遮阳篷都是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免费给他配备的。“这个交叉口人流量非常大,顾客非常多,小蓝棚也非常醒目,让我在这个固定位置经营,这样的好事以前简直想都不敢想。”宋师傅说。
“再不用提心吊胆了,踏踏实实靠手艺吃饭,这份尊重,暖人心。”在金光街与启秘巷交叉口的12号便民摊点,擅长修鞋、配钥匙的老师傅高兴地说。
交叉口的“救急驿站”——“我们身边的及时雨”
位于健康街与金海路交叉口的1号“小三修”便民摊点,以其非机动车维修服务成了通勤族的“救急站”。一个雨天的傍晚,市民刘先生电动车行至此处突然爆胎,困在雨中束手无策。正在烦恼的时候,路口那“小蓝棚”让他眼前一亮。经营该点的李师傅迅速将车辆移至遮雨棚下,熟练操作,仅用15分钟、花费20元便解决了问题。“现在有了便民摊点,心里特踏实。”刘先生的感激溢于言表。

7月28日,在潍坊科技学院西门的8号便民摊点,学生小郭正在这里为变速车打气。“车子突然没气了,看到我们学校西门口有个修车师傅,赶紧过来了,很是方便。”小郭说。
当天,在12号便民摊点,师傅正在给顾客修鞋,工作得非常认真。周边市民王阿姨说,像她这样上了年纪的市民,鞋有点小毛病不舍得扔,第一想法还是看看能不能修。“以前找师傅靠运气,现在随时来准能找到。”王阿姨为便民摊点的开设点赞。
市民们感受到的踏实和便利,源于综合行政执法局精准的布点策略。“我们遵循‘便民优先、科学布点’原则,优先选择闲置区域、背街小巷等不影响交通及公共设施功能的区域,确保服务触角延伸至居民最需要的地方。”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广磊说,尤其像健康街与金海路交叉口、学院路与公园街交叉口等这类交通要道设置便民摊点,让摊点的摊主们能稳定驻守,成为风雨无阻、随时待命的“街头守护者”,为突发故障提供及时、经济、可靠的家门口解决方案。“这些小服务好比及时雨,解决了大烦恼。”市民纷纷表示。
精细化的“绣花功夫”——智慧管理实现三方共赢
“过去‘小三修’摊点便利市民的同时,其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的问题也曾是城市治理的难点。”崔广磊表示,破解这道难题的关键在于“疏堵结合”。为此,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思路,以精细化的“绣花功夫”推出“五统一”管理模式,在“便民”与“市容”之间找到了精巧的平衡点。
这些便民摊点的规范,源于一套系统的精细化管理方案:每个点位都有统一的编号;经过严格现场勘察,在不影响交通和安全的前提下,对适宜划线的点位统一划线定位,为摊点划定清晰的经营空间;统一配备的蓝色折叠遮阳伞不仅能为经营者遮风挡雨,伞面上印着的编号、单位名称及监督电话,让市民一眼就能识别正规便民摊点。
为了方便市民,通过《寿光日报》统一发布“小三修”便民摊点电子地图,详细标注各点位置及服务项目,市民轻松就能找到所需服务。同时,统一建立台账,记录经营者信息、点位分布、服务项目及日常考核情况,通过动态化、精准化管理确保便民摊点规范运行。

在规范经营方面,这些便民摊点有着明确要求:经营者需在划定区域内(或指定位置)守法经营,保持摊前卫生随清随净、人走地净;经营结束后,必须及时折叠收纳遮阳伞并清理场地;严禁使用高音设备揽客,遇重大活动或特殊情况需配合暂停经营等。这些要求既维护了市容环境的整洁有序,也保障了周边市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
为保障管理效果,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每年会对“小三修”便民摊点开展综合评价,对不服从管理、影响市容形象,或是存在越线经营、卫生脏乱差等问题的经营者,采取责令限期整改、停业整顿乃至行政处罚等措施,情节严重的将直接取消其在该点位的经营资格。
这套组合拳,既让“小三修”有了合法身份,又守住了城市文明整洁的底线,让摊主安心、市民方便、管理有序,实现了三方共赢。
下一步,寿光市将持续完善“小三修”便民摊点项目,加强规范和合理引导,在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时,将“小蓝篷”打造成为寿光的又一个“便民服务品牌”。